豚鼠会有哪些寄生虫?
首先,答主不是专业搞生物的,所以知识有限,只是从高中所学的知识以及日常了解的一些常识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有误请批评指正! 据我所知,比较常见的寄生虫有蛔目异尖科(主要是异尖线虫)、蛔目蛔科(主要是蛔目幼虫期的蛔目蛔属和异尖科的一些虫)、吸虫目异齿科(主要是指异齿吸虫)等等。其中,以蛔目的寄生虫为最常见!
一.蛔目异尖科 该科属于动物寄生虫中的线虫纲蛔目异尖科,这类寄生虫非常非常小,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 (一)异尖线虫又称海兽胃线虫,主要寄生在海洋鱼类及海洋哺乳类的消化道里。其个体大小如线,呈黄色或橙黄色。根据寄生虫的感染程度不同,其体型也有大小之分,当寄生虫较多且较严重时期,虫体可密集成团,甚至可能互相缠绕形成假囊。
因为人类并不是异尖线虫的自然适宜宿主,所以它的发育需经幼虫期到成虫期,其中须在消化道内找到合适的部位钻出一个洞,使自身由管状外形变成弧形,然后钻入黏膜下层开始寄生生活。
因人的消化道不断蠕动,异尖线虫也随食物而移动。它喜温怕热,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当外界条件不合适时,则处于休眠状态。
不过,由于人类口腔和胃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正常菌群,这些细菌在生态位上占据了异尖线虫的位置。当我们吃了被异尖线虫寄生的动物后,这些异尖线虫就会遭到细菌感染而死亡;又或者它们会进入消化道壁的皱褶内,此时由于局部化学性质改变,也会使其死亡。
但若进入胃肠内的温度较低或者存在有机质少的情况,就可能让部分异尖线虫存活下来并繁殖,从而造成体内寄生虫的感染。 根据检疫和疾控部门的相关调查资料显示,近70%的海洋捕捞鱼类和近50%的淡水养殖鱼体内均检出异尖线虫,并且其水平与鱼的种类、捕捞地区、捕捞时间有关。例如,在黄渤海沿海地区的海洋鱼类中,异尖线虫的感染率约为29%~63%,而在华南地区的海洋鱼类中,异尖线虫的平均感染率却是21.5%。另外,在淡水养殖的鱼中,异尖线虫的感染率高达48.7%,而且在某些鱼类可以同时混合感染多种寄生虫,其中异尖线虫的感染率就高达82.2%。
二)蛔目蛔科 这是一种较难对付的寄生虫,其主要危害也是消化系统。
1.蛔科蛔属 主要寄生在消化道内,以食物为媒介进行扩散,当摄入体内的蛔类寄生虫死亡、虫体腐烂时可诱发食物中毒,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有晕厥、休克等全身症状。目前发现有蛔目蛔科的蛔属、异尖属、异齿属等可致人中毒。
2.蛔科异尖属 主要寄生在消化道内,以食糜为营养来源,在肠道内移动游走,当虫体受到刺激时可以向外喷射含有消化液的液体,造成消化道粘膜破损,形成溃疡,严重时甚至可以引起出血。当虫体在消化道内死亡、虫体分解时也可以产生有毒物质,进一步加重毒性反应。
三)吸虫目异齿科 主要指异齿吸虫这一种寄生虫,属于寄生虫中的线虫纲、异齿目、异齿科,主要寄生在肠道内。因其成虫期所必需的器官——肝胰腺,与异齿类寄生虫的肝脏相似,故命名为异齿科。 而异齿吸虫的主要致病作用是阻塞消化道,当它在胃肠内四处游走时,有时会钻入胆道或者消化道壁上,进而引起急性炎症反应,严重时可以导致呕吐、腹泻、消化不良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