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喜欢生活在什么的环境里?
“知此君,乃知此秋——” 这是宋代大词人柳永描写蟋蟀的词章《满庭芳》的开篇第一句。
古人对蟋蟀的喜爱,可谓深入骨髓。除了柳永的这首《满庭芳》被中学语文课本收录之外,他还写了一首《捣练子·晚景》。
“斜月淡,小帘栊。细细风丝拂面轻。瘦影不烦灯做伴,全凭秋水添清澄。”“冷露洗,疏桐影。露凉时、吹醒梦中人。坐对一庭风月好,无限凄凉何处问!”——这意境和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二是何其相似!
其实,不仅是宋词里有许多关于蟋蟀的佳句,就是唐诗也同样精彩绝伦。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西风一夜剪芭蕉,暗送寒香入画帘。”“西风吹叶落,夜凉江水清。微风起兮秋蝉鸣,微霜凄凄枫叶寒。”“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就连宋朝那些文绉绉的词人们也是从唐人诗句中寻找灵感。
唐人的诗里有关蟋蟀或秋风秋夜的诗词不胜枚举,仅李白便有两首之多。其中最有名的是《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秋霜既是指白露结成的水珠在镜面上形成的白霜,同时也是指诗人的满头白发。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忧伤底色的同时,也完美解释了秋霜如何产生的自然规律。
除了诗人自己发牢骚的时候偶尔会提到蟋蟀的名字,比如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二》“别恨迢迢,秋夕阑珊。梦云归处,啼雁声边。露滴暗窗难梦,风摇孤灯易觉。渐响辘轳 金井,晓钟鸣破。”——这里的“梦云”二字显然是指汉代大文学家用神游的方式记录梦境的《枕中记》里的故事内容。也就是说,只有当诗人在抒发羁旅情怀或者感叹年华老去之时才会提及时下节令。其他情况下都是直接描述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