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对金鱼有直接影响?
其实,影响鱼类生存的主要因素是水流的速度和流动方向,而不是溶氧量(完全饱和的溶氧在水中是无色、无味的)。因为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把CO2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O2,而动物呼吸主要消耗O2产生CO2,所以水中的溶解氧实际上处于动态平衡中。当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足以满足鱼类等水生生物的需要时,它们会游到含氧量高的地方去呼吸。而在自然界,由于光和水流的作用,一般不会出现溶解氧严重不足的情况。
在人工养殖环境中,当水温超过50℃以上或低于5℃以下,一些鱼类就会因生理反应丧失摄食能力,甚至死亡。温度这个因素就变得非常重要了——高温会使鱼类的代谢加快,机体能量消耗增大,若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它们就会死去;而低温则会使鱼类新陈代谢速度降低,单位时间内摄入的营养物质减少,同样会导致死亡。我们日常投喂饵料,要控制投喂量,最好能保证食物在1小时内被吃完,避免残饵污染水质引起肠炎等疾病。
除了温度,还有光、pH值、离子浓度等对养鱼有影响。 例如,在自然水域中,光线对鱼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昼夜交替时的溯流而下和在水中上溯的过程,对于普通家鱼(草鱼、青鱼、鲤鱼等)来说,这种运动大多是主动的,目的是寻找食物,但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一旦光照时间过长,没有足够的食物供给,也会造成这些鱼类“迷路”,到处乱窜,最终因机械性损伤导致死亡。
又如,有些鱼类对于PH值很敏感,像淡水鲑鳟鱼的生长适宜PH值为6.0~7.4之间,海水三文鱼则在8.0~9.0之间,一旦环境突然变酸或者变碱,都有可能导致鱼体失衡,出现中毒症状,轻者厌食,重者死亡。 在人工养殖情况下,除了上述各种非生物因子需要重视外,生物学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例如,同一种鱼,不同日龄的个体其生活力差异很大。及时分池(缸)分开饲养是很有必要的。